作為防水混凝土首先必須滿足設計的抗滲等級要求,同時適應強度要求。一般能滿足抗滲要求的混凝土,其強度往往會超過設計要求。
1.變形縫應考慮工程結構的沉降、伸縮的可變性,并保證其在變化中的密閉性,不產生滲漏水現象。變形縫處混凝土結構的厚度不應小于300ram,變形縫的寬度宜為20~30mm。全埋式地下防水工程的變形縫應為環狀;半地下防水工程形縫應為U字形,U字形變形縫的設計高度應超出室外地坪150mm以上。
2.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應不留或少留施工縫,底板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筑。墻體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縫,垂直施工縫應與變形縫相結合。最低水平施工縫距底板面應不小于300ram,距墻孔洞邊緣應不小于300ram,并避免設在墻板承受彎矩或剪力最大的部位。
3.后澆帶是一種混凝土剛性接縫,適用于不宜設置柔性變形縫以及后期變形趨予穩定的結構。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,其強度等級不得低于兩側混凝土。
4.穿墻管道應在澆筑}昆凝土前預埋。當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小時,穿墻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內的固定式防水法;當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大或有更換要求時,應采用套管式防水法。穿墻管線較多時宜相對集中,采用封口鋼板式防水法。
5.埋設件端部或預留孔(槽)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ram;當厚度小于250ram時,應采取局部加厚或加焊止水鋼板的防水措施。